中国购买力外热内冷
来源:财新网 | 作者:yilikenengyuan | 发布时间: 2012-07-31 | 419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        【战胜市场】(财新专栏作家 陆庭龙)中海油刚公布成功收购持有加拿大、英国及墨西哥湾等多个国家资源的加拿大上市公司尼克松(Nexen),代价是151亿美元,这桩收购亦创下了国企海外能源收购交易额最大的纪录。无独有偶,中石化集团也与加拿大能源企业Talisman 签定认购协议,以15亿美元收购其英国子公司49%股权,换回来的是其子公司在北海拥有的51个油气田及作业操作。中国国企在数年间不断尝试走出去,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及欧债危机的衬托下,格外令人瞩目。
        另一方面,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在海外市场也是相当强劲的。笔者最近与家人到韩国的首尔和釜山旅游,感觉就恍如到了山东省一趟。韩国与山东胶州半岛隔着黄海相望,一夜的航程就能到达彼岸,我们除了坐出租车需要韩文地址及说简单英语外,在餐馆及百货公司消费,基本上讲的都是普通话。韩国籍的员工有不少曾到青岛学习一年半载,说得颇流利的普通话,也有不少山东及东北三省的同胞移居韩国多年,现都被大量招聘为服务员和售货员,服务对象自然是中国游客。
        作为中国国企及到海外消费的同胞,感觉自然是良好的。可是只要我们将视线移向欧洲及全球各大股市指数,心里不禁凉了一截。本以为希腊第二次国会选举结束后,欧洲的债务危机会稳定下来,但过去数个星期的事态发展,令投资者陷入绝望的深渊。希腊国内的情况没有好转的迹象,现今欧盟、欧洲央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员正在雅典考察,极有可能终止对希腊发出新的资金援助,似乎大家都为希腊最终破产的结局做出准备。
        希腊的生死已无关重要,西班牙及意大利的命运才是关键。西班牙多个自治区拟向中央政府要求财政援助,市场避险情绪急升。西班牙10年期国债孳息已升穿7%,高见7.6%,是欧元面世以来的最高水平。西班牙的主权风险、银行债务和地方债务被捆绑在一起,如雪球般愈滚愈大,情况一发不可收拾。意大利的10年期债息也升至6.4%。与此同时,德国、芬兰、丹麦和瑞士的2年期国债利率跌至负利率的水平,荷兰、英国及奥地利的短期债息也接近零。
        这反映了欧债危机下资本市场的两极化,以德国为首的北方成员为资金避难所,南欧国家的债券市场乏人问津。纵使欧盟各成员国没有宣之于口,仍旧高唱大团结的歌曲,作为投资者,你有胆量火中取栗吗?消费市场吹起了冷风,中央政府能做的也是老旧的招数,如加大铁路建设的投资,国企继续扩张,我们不断重复这些只收一时之效的基建有用吗?在全球各国政府不顾一切的拯救经济的行动下,我相信全球经济还是会步入漫长的寒冬的。
  关于亿利科